未来的地面战争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讨论的话题,尤其是无人机的出现,它彻底改变了战场的面貌,带来了更多元化的作战手段,也让很多传统的战术和装备变得不再那么有效。最近,国内某旅进行的演习中,出现了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战术创新,比如猛士战车加装防护棚,以及单兵摩托车机动的战法。这些做法显然深受俄乌战场经验的启发,甚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创新,提出了“未来战士”概念。那么,结合俄乌战场的经验与我国的装备科技,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组合呢?我们一起来深入分析。
据央视军事报道,国内第76集团军某旅最近的练兵演习紧密贴近实战,场景布置也展示了西部战区特有的地形环境。在其中一辆猛士车上,明显可以看到它加装了“金属防护网”,这显然是借鉴了俄乌战场中的防御理念,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御无人机的攻击。这个细节也让很多军事爱好者感到亲切,因为这种装置在欧美装备中并不常见,而且从防护网的质量来看,明显优于俄乌战场上的相应装备。猛士车的轮胎、车体和车顶的多功能武器站都得到了全面的防护,甚至对于高速机动中的猛士3来说,普通的FPV无人机也几乎无计可施。
展开剩余66%除了这一点,演习中还出现了摩托车与装甲车配合的作战方式,组成了一个机动小组。摩托车的驾驶员和后方的乘员通过这种灵活的小组配置,在高效机动的同时,也携带了步枪和DZJ08式单兵多用途火箭筒,以及无人机作为掩护。这种“摩托化”战术的创新,可以说比加装防护棚的做法更具革命性。摩托车具备的高机动性、轻便性以及小巧的体积,让它在快速通过布雷区域或躲避敌方无人机时具备天然的优势,这也让突击敌方火力控制区变得更加迅捷。这个战术的运用,基本上可以视作我国自己的“DRG突击小组”,具有极高的战术灵活性。
此外,演习中还出现了另一种非常具有创新性的作战场景,特别是在进攻任务中的机枪火力小组。在这个小组中,两名机枪手分别配备了QJB201型5.8毫米班用机枪和QJY201型7.62毫米通用机枪,其中后者通过弹链包供弹,而更引人注目的是,背负了一个巨大的“背包”的机枪手。这个背包显然是大容量的弹药箱,估计能够提供500发左右的弹药量。为了克服携带重物的困难,这名战士很可能采用了单兵外骨骼,显著提升了其携带能力与作战效率。这一创新设想将大容量弹药箱与外骨骼结合起来,成为了“未来战士”的雏形,体现了我国在装备技术上的前瞻性思考。
从俄乌战场的经验来看,无人机确实成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重要因素,这些经验对于西部战区来说吸收得非常迅速。然而,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装备研发能力,相比俄乌战场上那些“临时拼凑”的解决方案,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基础找到更有效的应对措施。在实际作战中,虽然没有任何方案能够保证百分之百成功,但多做尝试、频繁演练、不断试错,最终将帮助我们在未来的战争中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交易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